含亞胺的氮雜芳烴在天然產物、藥物、配體、催化劑和功能材料中普遍存在。近年來,在探索現代催化工具的背景下,可見光驅動的光催化已被證實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平臺。盡管氮雜芳烴的芳香性和相當弱的吸電子能力導致反應性較差,但也已建立了多種可以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進行、效率高且官能團耐受性好的光化學轉化。然而,盡管至今已經建立了許多有效的還原氮雜芳基化的合成方法,但由于高反應性自由基偶聯是形成立體中心的關鍵步驟的因素,使得以對映選擇性方式實現手性產物的例子仍需要探索。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最近,河南大學的江智勇教授和喬保坤副教授在J. Am. Chem. Soc.上發表了光催化烯烴的不對稱還原氮雜芳基化反應,其證明了手性氫鍵/光敏劑催化是一個可行的平臺。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該反應首先使用了烯酮與氰基吡啶作為底物,在DPZ作為光敏劑的條件下,在通過加入手性催化劑和光照的條件下,即可獲取產物。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從該研究可見,作為反應底物的多種無環和環狀烯酮可與雙催化劑體系兼容,從而產生了具有高產率和 ee 的各種有價值的對映體富集的氮雜芳烴變體。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此外,調節手性催化劑的類型也是該方法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他們也將幾種容易獲得的金雞納生物堿衍生的雙功能催化劑引入不對稱光化學反應中,得以實現反應順利進行。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參考文獻:Catalytic Asymmetric Reductive Azaarylation of Olefins via Enantioselective Radical Coupling
J. Am. Chem. Soc. 2022, jacs.2c01458
原文作者:Yajuan Li,§ Cuijie Han,§Yanyan Wang,§ Xin Huang, Xiaowei Zhao, Baokun Qiao,* and Zhiyong Jiang*
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jacs.2c01458
目前評論:0